往期回顾
当当当
大家期待已久的花开满院专栏
又来了~
今天,小团子给大家带来了——
优秀毕业生蒋月清的青春故事
希望大家像她一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尝试——实践探索认知
“如果生活有一万种可能,我愿做所有美好的尝试。”这是大学伊始我对自己的期待,之后的四年中我也确实以此为人生信条——拥抱生活,探索未知,赴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我不断地问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想要什么?我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在种种尝试、成功和挫折中,我对自我的认识愈发清晰。像一只蚕,一点点,破茧成蝶......
我参与过科学研究,曾投身于志愿者服务,从事过金融工作,也曾在科技公司、医院等机构实习。在种种的经历中,我渐渐确定了心理学是我所喜欢并擅长的,我坚信心理咨询会是我终身的事业。
交流——海外学习经历
2016年的暑假,我有幸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学术交流。
美国的课堂讨论和提问体现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原则。教授们以一种积极的、欢迎的态度对待问题,不会因为问题太基础或简单而嗤之以鼻。他们喜欢不同的意见,以一种包容的、开放的方式对待每一种观点,鼓励学生发言,分享经历和看法。教授和助教们回复学生邮件的效率极高,为促进师生间交流,他们还设有“办公室时间”——在此期间教授们会在专门的办公室办公,学生无需预约就可以前去和教授交流、研讨问题,得到更深入的指点。课堂上热烈的气氛也令我震撼,大家都踊跃发言,而这种互动确实能带来“头脑风暴”和“思想火花”的效果。“交流胜于接受”在于灌输得来的一切太过容易,所以我们越来越懒,以致最后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深感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思维比较僵硬,这需要时间来改变。最后,课业方面的不同还在于课前预习和课程考核。我所上的每门心理学课程课前都有大量材料要预习。其实这是很好的习惯,因为没有基础,哪来上层建筑?如果要深入讨论,必先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和储备。然后,教学内容安排和评分标准在学期初就会详细列出,精确到几号上什么内容,需要预习哪些章节。课程评分摒弃“一考定终身”的形式,采用过程化评分,评分标准严格而明确。
我对自身文化背景有客观辩证的认识,有清晰的文化身份意识;同时,我尊重多样性和多元化,对他人持真诚、友好和开放的态度。课上我和来自美国、比利时等地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团队展示任务。我们利用Google Document、Messenger等工具进行线上讨论,实现了全程透明化和信息共享,也进行了面对面的讨论,一起排练,互相提意见、改进。整个过程给人以紧密的联系感和团队感。
课后,我结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他们聊人生经历、职业规划、家庭、宗教、政治……我们有共性也有不同,有碰撞,但更多的是接纳和包容,我享受文化交流的魅力。大家有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和世界观,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都尊重他人的发言,倾听的同时我感到人性的力量——理解和共情。我所遇到的大多数人都很友好,有礼貌。路上经常有不认识的人朝我微笑,一开始,我很不习惯,但是一段时间后,我也会对他们报以微笑。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公民来自全球各地:黑人、白人、黄种人……所以它的文化呈现出一种融合而又独特的面貌。因为包容,所以多元,所以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这与《尚书》所说的“有容乃大”相似。
当然,海外交流的经历和一些国际新闻让我感受到部分人对中国和中国人存在偏见和刻板印象,部分原因是信息的传递偏误。我希望并努力让世界看到更真实的中国人,希望让世界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我所引以为豪的祖国和文化。
此外,我还与来自不同学校心理学的同学交流,了解到了不同学校的研究风格与方向,我很受启发。这种沟通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更广阔的心理学领域。
梦想——温暖走向远方
伯克利之行让我确定了赴美读研的计划。
自此,多少个挑灯夜战的夜晚。
为梦想之花,洒下我的汗水和热血。
终于,在大四的下半学期拿到了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就要去宾大了,我深知这一路上仍会有坎坷,但我有远方、有家人、有良师益友。
最后,衷心地感谢苏州大学,感谢老师和辅导员给予我的提携和关怀!因为你们,我才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以上就是本期花开满院的全部内容啦
一起去尝试吧!
此外
想了解下期的青春故事吗?
记得关注小团子呀~
想了解更多有关大学生活的精彩内容吗?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苏州大学青爱教院)、QQ公众号(教院小团子)和微博平台(苏州大学教院团委)哦!
微信公众号/sdqajy
编辑/郑金鹏
审核/微信审核小组
图文来源/蒋月清(略有改动)